安全的軟件游戲下載站
海內外的LSP玩家,因為“明末”的澀圖吵了起來
Marvin
2025-03-08
返回專欄首頁
作者:Marvin
原創投稿
評論:
商城特賣
怪物獵人:荒野
¥323.84
¥368
-12%
前往購買
人中之龍8外傳
¥227.00
¥268
-15%
前往購買
席德·梅爾的文明VII
¥237.00
¥298
前往購買
最終幻想7:重生
¥319.00
¥446
-28%
前往購買
雙點博物館
¥132.30
¥158
-16%
前往購買
捷徑和誠意。
前幾天,《明末:淵虛之羽》的海外X賬號,發了張游戲內角色圖。圖中,游戲的女主上身就穿著一件單衣,臉上蒙著眼罩,下身是他們游戲內的“標志性裝備”——內褲。
毫無疑問,這張圖已經夠到了“搞黃色”的領域,用他們的話來說,這是一次明確的粉絲福利。
這次粉絲福利并非的臨時起意,此前他們或多或少都有借著游戲內的福利內容來宣傳的意圖。
一個多月前,靠著游戲的第一次試玩報告等內容釋出,《明末:淵虛之羽》在海內外都獲得了一次很大的聲量。如果大家對那次試玩有印象,應當能夠記得那時游戲中的服裝是玩家們討論的主要話題之一——引起討論的主要原因,或許在于我們很久沒有在規模較大的國產游戲中,看到如此“明目張膽”的XP露出了。
游戲的似乎也很清楚這一點,在獲得較大關注后,他們也趁熱打鐵推出了一次“漲粉活動”,放出了一套試玩內容中出現過的服裝,并說在賬號到5萬粉時,會有更多“攢勁”的內容披露。
文章開篇的那張圖,便是這場“漲粉活動”的后續——雖然他們并沒有達到5萬粉的目標。
按照“你給我澀澀,我給你錢”的正常流程,如此“通人性”,理所當然會迎來一片叫好的掌聲。在《明末:淵虛之羽》的動態下,“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”的梗圖層出不窮,還有大量的“外國小哥掏信用卡”的GIF在經典再現,反響相當熱烈。
但在國內,這套看似極為符合34法則的做法,卻并不那么吃香,反而引起了不少的爭議。很多玩家并不是不希望看到游戲中出現福利內容,但他們卻對這種較為赤裸的宣傳方式感到不滿。
在他們看來,老老實實做游戲,比一門心思“搞黃色”要更為重要。
這種爭議并非只在這次宣傳中出現,自從游戲的首次試玩對游戲內服裝外觀的集中披露后,反對聲其實就已此起彼伏。
有的人認為游戲雖然是架空世界,但畢竟有一個“明末”的標題,在這樣的作品里放過多這種風格的外觀,難免有OOC的嫌疑,讓人缺乏代入感。也有人認為,《明末:淵虛之羽》不是一個純粹的“黃油”,而是一個玩法體驗非常重的ARPG,在內容上這般“喧賓奪主”,并不合適。
還有的人,只是單純覺得“審美不行”。
在游戲尚未真正問世的當下,其實出現這種爭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——畢竟,誰都沒有真正看到游戲的全貌,大家在爭論的,其實更多是針對游戲的“宣發行為”,而非游戲本身。
以宣發論宣發,海內外出現聲音的不同,從目前兩邊披露出的信息來看,幾乎是預期之內的場景。
對待“澀澀”的不同態度,是兩地討論環境不同所造就的。
這兩年來我們討論游戲輿論環境的文章里,不止一次地強調了,海外游戲市場在DEI這個問題上的水深火熱。無論是“政治正確”,還是“反政治正確”,在海外的游戲討論環境里,都已經逐漸魔怔。有些時候,你會發現很多網友是在立場先行,而非在交流意見。這種各自“自由心證”,拒絕交互,純粹以魔法互轟的詭異場景,近兩年也逐漸加入了中文互聯網泥潭的“豪華全家桶”,沖浪頻繁的各位應當也多少有所品鑒。
我不知道是第幾次祭出這張圖了
在這樣的環境里,海外網友的舉手叫好,理所應當——這既是個對二弟負責的選項,也是一次站隊的選擇。而為每一位“懂行”的廠商投票,是每一個游戲玩家都在做的事情。
同時,還有個很關鍵的原因在于,海外網友并沒有與我們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游戲閱歷,不會糾結一些超出他們認知的事情。
這份認知既有對“明末”這個概念的熟悉,也有以往一些國產游戲留下的“一朝被蛇咬”的應激。
文化因素的問題一目了然,應激反應,則來自對“捷徑”的厭惡。
在我剛入行那會,寫過一篇關于《嗜血印》的文章,叫《“搞黃色”是永恒的,但游戲不應該只會“搞黃色”》。
文如其名,這篇文章主要從《嗜血印》這個游戲出發,聊了些關于游戲“搞黃色”的話題。雖然這篇文章寫得并沒有非常出色,但當時的一些現象,放在今日的《明末:淵虛之羽》上,仍然適用。
沖浪沖得比較頻繁的讀者,應當對幾年前《嗜血印》靠著賣“澀澀內容”翻身的故事,有所耳聞。
這個原本標榜著“硬核ACT”的游戲,因為游戲表現不佳、市場遇冷,在制作人靈光一閃下大搞“澀澀”,推出了一系列主題的清涼服裝,讓游戲的銷售狀況起死回生,口碑也一度頂到了“好評如潮”,算是這兩年國產游戲行業內的一朵奇葩。
在那之后,《嗜血印》的游戲本身如何,已經不在玩家們的討論范圍內。它逐漸便被貼上了一個“搞黃色”的標簽,并以這個標簽被廣泛傳播——對很多玩家來說,“澀澀”游戲,只要“澀澀”就夠了。
但并非所有玩家都對這種“違背初衷”的做法買賬。質疑者中,既有站在道德高地上貶斥的,也有一路玩下來對游戲的改變感到嘆息的。
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評論,說的是“大家忘了你當初的模樣。”
此時此刻,恰如彼時彼刻——《嗜血印》當初面臨的爭議,與今日《明末:淵虛之羽》因為一個動態而引來的爭論,如出一轍。
這種爭論背后的核心,不在于所謂的對“澀澀”不齒,而在于對“捷徑”的抵觸。
《嗜血印》大火前,有一款名為《懲戒魅魔》的游戲在國內市場迎來了巨大的成功。這款游戲本身的內容極為空洞,唯一剩下的特色,就只在“魅魔”這個標簽上。雖然很少有制作人明確承認,但這種游戲不怎么樣卻能依靠“澀澀”翻身的現象,也在《懲戒魅魔》之后的一些國產游戲中出現。
比如以“一人制作”而被廣泛傳播的《光明》,以及“類《黎明殺機》”的非對稱對抗游戲《靈境奇談》(曾用名《探靈檔案》)。拋開游戲內容本身,這些游戲都是在市場遇冷后,試圖靠擦邊球來博取轉機。
大家當時所抵觸的,恰好是這種“捷徑”心態。
在今天對《明末:淵虛之羽》,也同樣如此。
但心態雖然類似,事情卻有所不同。
幾年前的風波,根源在于國產游戲糟糕的處境,《黑神話:悟空》洗掉了很多過往的陰霾,但不代表陰霾就完全不存在了。
而幾年后的今天,對比國內外的信息,我會覺得這場爭論像是一次誤會。
游戲宣發的本質,是放大游戲中的“特色”來引起玩家興趣,面對不同的市場,注定會出現“看人下菜碟”的情況。海外反DEI情緒嚴重,去年又有《劍星》這般廣受好評的現象級作品出現,《明末:淵虛之羽》采取這種方式來宣發,無可厚非。
同時,如果你仔細翻看他們的X賬號,會發現他們并不完全只做這一件事情,游戲中的戰斗機制、敵人設計,甚至是文化要素的宣傳,都在他們的各種動態中出現。給粉絲們發一次“澀澀”福利,只是他們眾多宣發信息中的一環。雖然不至于借此完全了解游戲的所有內容,但海外網友接收到這些信息后,并不容易生出“這個游戲只有澀澀值得一提”的念頭。
但在國內的宣發活動中,《明末:淵虛之羽》卻顯得分外低調,除了少量的游戲預告片,就只有一些截圖放出,透露信息更多的就只有制作人的訪談,以及央視對靈澤科技的采訪。玩家反而需要依賴于此前各種媒體的“試玩報告”,才能對游戲有基本的了解。
作為一款今年年內就要上線的游
CopyRight2025 【163下載】 版權所有 滇ICP備2025050938號-2
舉報郵箱:[email protected]?(本站所提供的資源均來自互聯網,侵權及網站其他事宜處理請郵箱聯系)